工作中有哪些保密知识
工作中有哪些保密知识
保密载体有哪些种类?
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
摘抄涉密载体有哪些保密要求?
摘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经文件、资料原制发机关、单位批准。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的笔记本,要做出与原件一致的国家秘密标志,按原件同样的保密措施进行管理,且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与原件一致。
复制保密载体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1.复制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复制其他机关、单位产生的涉密载体,应当经制发机关、单位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复制。
2.复制涉密载体不得改变其密级、保密期限或删除国家秘密标志。
3.复制涉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复制件要采取与原件相同的保密措施。
4.复制涉密载体应尽量在本机关、本单位内部进行,需要送外单位复制的,应当委托具有涉密载体印刷资质的单位复制。
5.严禁复制绝密级涉密载体。确因工作需要复制的,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必须经本机关、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非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须经原密级确定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为什么非涉密计算机、存储设备不能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非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无法按照国家保密规定进行管理,缺乏安全保密防护措施,而且往往连接互联网,可以感染计算机病毒,或被植入窃密程序。
为什么移动存储介质不能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手机、数码相机、MP3、MP4等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产品。
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极有可能使涉密计算机被植入间谍窃密程序或感染计算机病毒。一旦移动介质感染窃密病毒,当再次接入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时,窃密程序会迅速将U盘上的涉密信息自动发送到互联网上的指定邮箱,窃案者就可以获取涉密计算机上的涉密信息。
为什么不能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送国家秘密?
互联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公共信息网络,以及没有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都无法确保传递的安全,不能用来传递国家秘密,应当使用有相应等级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设施、设备。
打电话、发短信也会造成泄密事件吗?
通电话存在串音和载波辐射问题,有的电话线是暴露在外的,可以被搭线窃听,如果在通话中谈论国家秘密,就会造成泄密。
而手机通信传输系统,是开放的无线通信系统,通信信号是在空中传输的,只要有相应技术设备,就可以载听通话内容。
同时,手机还可以与互联网无线连接,所以在手机通话中谈论涉密内容或用手机发送或存储涉密信息,很容易造成涉密。
为什么要保密?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总是存在某些需要限定知悉范围的信息或事项,是谓秘密。根据涉及利益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持有秘密的主体,可以是个人、家庭、机关单位或社会组织,可以是政党集团或国家。
之所以要保密,是因为秘密一旦超出知悉范围,失去控制,就会损害特定主体的安全和利益。而这其中,最重要、也最特别要保护的就是国家秘密。
我国有哪些关于保密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保密法律,主要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保密法及有关法律中涉及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条款。保密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我国保密法律体系的主干,是调整保密法律关系的专门性法律。
除保密法之外,在我国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出入境管理法、统计法、档案法、专利法、公务员法等法律中涉及保护国家秘密的条款,都属于保密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